科捷智能2024年营收13.94亿元,同比增长21.35%,但归母净利润亏损5862.68万元,连续两年深陷亏损泥潭。这一矛盾业绩的核心在于境内外业务的极端分化:境外收入3.38亿元,同比激增150.55%,毛利率高达22.55%;而境内收入10.23亿元仅微增3.2%,毛利率低至8.72%,不足境外业务的四成。
业绩“冰火两重天”:境外高增长 vs 境内低毛利困局
境外高增长源于2023年与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轮胎巨头赛轮集团签订的大额订单在2024年集中验收。其中,Shopee单家贡献收入1.27亿元,赛轮集团贡献9053万元,二者占境外收入超64%。公司借此打入Flipkart、Berrmak等国际电商及跨境电商供应链,并承接赛轮越南、柬埔寨工厂的智能物流项目,形成“国内企业出海+海外本土客户”双轮驱动。
反观境内市场,低价竞争策略导致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为维系京东、顺丰等头部客户(二者境内合计采购超6.15亿元),公司被迫降低报价:对京东智能分拣系统毛利率仅14.25%,对顺丰为15.83%,远低于境外项目。更严峻的是,为开拓字节跳动新客户,核心设备销售毛利率进一步压低,合同签订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整体定价水平更低。这种“以价换量”的模式虽维持了份额,却使境内业务陷入“增收难增利”的恶性循环。
监管聚焦三大风险:合同负债激增、关联交易与募投延期
上交所问询函直指公司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与潜在风险点:
合同负债暗藏现金流压力:2024年末公司合同负债飙升至7.05亿元,同比增幅43.78%,其中1.40亿元账龄超1年,涉及Shopee、赛轮等未完工项目预收款。尽管公司声称回款符合合同约定,但大额资金沉淀暴露项目周期拉长风险,若后续验收延迟,可能引发退款或减值。
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存疑:公司向实控人控制的蚂蚁机器人采购AGV系统,金额4789.0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虽声称经三方比价定价公允,但蚂蚁机器人成立仅3年(2022年成立),且无独立市场竞争力披露,该交易实质是实控人旗下企业的利益输送通道。
募投项目延期折射战略执行力薄弱:“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两次延期至2025年5月,“营销网络建设”延期至2026年12月,当前投入进度仅31.29%。公司辩称延期为“审慎决策”,但研发滞后直接削弱技术迭代能力——境内智能工厂系统因技术不成熟,对星源材质项目毛利率仅8.9%,远低于智能仓储系统。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