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7月24日消息,私募行业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式的格局重塑。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单月新备案私募基金达1540只,存续规模首次突破20.26万亿元,创下历史峰值。
新晋百亿量化机构呈现鲜明的技术标签:
微观博易私募以低延迟程序化交易为核心,微观博易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办公室,投研、交易、开发等团队共30余位专业人士,以创始人吴晓青为核心,前已先后发行私募基金产品100余只,管理规模约60亿元;
蒙玺投资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量化行业先行者之一。构建多市场全频段量化平台,自主研发的低延迟交易系统支撑规模突破,年内晋升百亿梯队;
千衍投资则凭借中低频量化策略异军突起,核心团队来自念空科技、富善投资等知名机构,跨平台经验加速策略迭代。
同期,主观策略阵营收缩明显。
管华雨创办的合远私募因产品业绩拖累规模回落;曾由华西股份控股的一村投资(现更名“上海承壹私募”)因股权频繁变更、策略稳定性不足跌出百亿阵营。半夏投资、远信投资等10家机构亦在政策与市场双重调整中暂时掉队。
业绩分化:技术优势转化为收益护城河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在私募排排网有3只及以上私募产品有近三年业绩展示的量化私募有83家,主观私募有163家。
以近三年收益中位数来看,量化私募以28.74%的收益相对领先;以近三年收益均值来看,主观私募以34.86%的收益相对领先。
震荡市中个股波动加剧、小市值风格占优的环境,为量化策略提供丰富交易机会,使其超额收益能力充分释放。
量化领跑者锚定三大技术壁垒:
数据挖掘深度上,天演资本投研团队多数成员拥有理工科博士学位,依托剑桥、清华等学术资源构建独特因子库;
AI迭代能力方面,蒙玺投资全面布局AI赋能策略研发,龙旗科技通过动态调整Alpha/Beta/Sigma策略适配不同市场环境;
系统响应速度上,微观博易、稳博投资等机构深耕毫秒级交易系统,在港股与美股跨境套利中捕捉流动性溢价。
主观策略机构则面临业绩与规模的双重压力。
部分机构尝试转型突围——景林资产将企业自由现金流作为核心评估指标,淡水泉投资聚焦“全球化运营+内需重估+新兴科技”三角模型,但短期业绩仍落后于量化同行。
资金迁徙:政策红利与市场偏好共振
发行市场回暖成为规模扩张的关键推手。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1540只,新备案规模500.57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131只,新备案规模299.83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47只,新备案规模92.63亿元;创业投资基金262只,新备案规模108.11亿元。
A股交投活跃度提升、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借道量化产品捕捉结构性机会。
政策端同步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4月,三部门联合发文支持险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要求“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
新华人寿、中国人寿等机构追加200亿认购鸿鹄私募产品,长期资金入场既缓解流动性压力,亦引导资源向科技金融领域倾斜。
趋势展望:分化时代的生存法则
头部机构马太效应加剧的同时,行业暗藏三大变局:
策略生命周期缩短,量化私募同质化竞争迫使机构持续投入技术升级,中小机构年研发投入门槛已逐步抬升;
混合策略成新方向,复胜资产、进化论资产等6家“主观+量化”双轨机构跻身业绩前十,策略融合对冲单一风险;
全球化配置需求上升,东方港湾重仓英伟达等美股科技龙头,近三年收益居行业前列,显示跨境配置成超额收益新来源。
百亿私募的进出动态,恰似行业生态的晴雨表。量化机构凭借技术迭代收割市场波动红利,主观机构则需在深度价值与景气赛道间重构平衡。
对投资者而言,穿透策略底层逻辑、识别机构的持续进化能力,比规模标签更具参考价值。
当技术基因成为新晋者的通行证,而掉队者警示着路径依赖的风险,私募行业的创新竞赛才刚刚进入深水区。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