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巨子生物产品原料成分遭质疑 公司:坚决否认
来源:汇众财经
人红是非多!在刚刚被评为陕西“首富”引发争议之后,重组胶原蛋白巨头巨子生物(02367.HK)的明星产品可复美又被质疑。
5月24日,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郝宇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嘴博士研究所”刊文,质疑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
同日晚,巨子生物可复美官微发布告消费者书,驳斥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相关言论为不实,并表示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相关产品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最新检测报告将在出炉第一时间公布。
汇众财经注意到,这已不是可复美被第一次质疑。此前,有人质疑可复美产品添加了违禁成份,但被官方报告“打脸”。
化学博士质疑可复美“造假”
5月24日,香港化学博士郝宇通过自媒体“大嘴博士研究所”发布检测报告,直指巨子生物(02367.HK)旗下明星产品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涉嫌成分造假。
郝宇团队称:通过高精度检测手段对可复美“胶原棒”展开分析,提出关键质疑。
首先,郝宇称巨子生物成分含量虚标。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但在成分表中却标注为非微量成分(按法规需≥0.1%)。而聚谷氨酸钠(0.1004%)和精氨酸(0.1579%)的含量虽符合非微量标准,却被排在重组胶原蛋白之后,涉嫌违反《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含量降序排列规则。
其次是核心成分缺失。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范代娣曾在其著作《胶原蛋白材料》中明确指出,甘氨酸是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成分,占比高达三分之一。
然而郝宇的检测报告显示,可复美“胶原棒”中并未检出甘氨酸。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真实性——若连基础结构成分都不存在,所谓“重组胶原”可能仅是营销概念。
上述文章称,团队还进行了盲测和复测,结果一致显示胶原蛋白含量严重不足。这与巨子生物此前使用的内部检测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郝宇向称,市场上所谓的“重组胶原蛋白精华”很可能根本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这是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圈内众多从事研发和原料工作的专业人士早已通过实验室检测得出了该结论。
巨子生物驳斥造假为不实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迅速在可复美官微作出驳斥并回应。
巨子生物在回应中,首先强调了产品的合规性。其表示,旗下产品均通过药监部门的严格审核备案,成分标注符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
针对胶原蛋白含量争议这一核心问题,巨子生物指出,公司已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行业标准YY/T 1947-2025对多批次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均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严重不符。
同时,巨子生物认为自媒体使用的检测方法未被行业标准收录,且由于未获得原料样本,无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由此得出的检测结果不具备可信度,直指此次争议中检测方法的科学性问题。
为消除消费者疑虑,巨子生物表示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机构,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并表示 “检测需要时间”,承诺会在结果出炉后第一时间披露。
除了反驳释疑,巨子生物透露已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固定,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人红是非多 明星产品刚被不实举报
此番,被公开质疑的是“可复美胶原棒”,即“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
作为巨子生物旗下第一大产品线“可复美”的明星产品,该款精华在官方旗舰店液态精华销售榜单中位居榜首,截至5月25日,销量已突破100万件。
2023年、2024年,可复美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7.88亿元、45.4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到79%、82.0%,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柱。
自2022年11 月登陆港交所后,巨子生物借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但近期,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本就争议不断,如今龙头企业深陷“胶原蛋白含量”舆论旋涡,暴露出重组胶原蛋白检测的行业性问题。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标准,不同机构采用ELISA法、LC-MS法、HPLC法等得出的结果差异显著。这种标准缺失不仅加剧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矛盾,也影响医美行业的信任度及相关公司的透明性。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有人曾质疑可复美检出“表皮生长因子(EGF),但此后被4月17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情况通报官方“打脸”。
该通报称:
2024年3月,我局收到举报人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关于“可复美”产品检出“表皮生长因子(EGF)”检验报告,2024年3月、4月我局对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未发现企业存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情况。依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第四项于2024年11月5日作出不予立案决定。
2025年4月,我局再次对巨子生物开展针对性飞行检查,现场未发现企业违规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行为。为进一步防控风险,我局针对该产品开展了抽样检验。因目前国内尚无医疗器械医用敷料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标准化检测方法,我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多批次投诉产品进行检测,均未检出“表皮生长因子(EGF)”。
5月份,随着一份富豪榜出炉,如今为西北大的副校长的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又陷入了“首富”争议。
客观地说,上市企业的各种动向,都极易引发市场上的种种杂音,尤其是正红火的行业龙头企业。若是理性、善意的质疑,对企业当然是一种帮助;但若是带有别的目的的质疑,将陷入到“黑嘴”行列,而必然将遭到官方打击。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