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绮蝶
4月2日,特朗普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的“对等关税”正式落地,其中对多个国家的高额税率超出了外界预期,造成了全球经济震荡。特朗普此番关税的最终目的是向国际社会传达强硬信息:增购美国货、来美国投资、在美国生产商品,以避免关税。这也是美国二战以来首次彻底背离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其激烈程度引发了广泛质疑。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指出,特朗普4月2日的连番举措意味着美国的关税将升至自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实施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个法案当时“引爆了全球贸易战,加剧了经济大萧条。”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措施,各国反应各异。印度、英国、澳大利亚、越南和泰国等国态度较为温和,表示愿意与美国进行贸易协议谈判,争取关税豁免;欧盟和中国则敦促美国以平等姿态重回谈判桌,否则将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日韩等国则持谨慎立场,选择继续观察此次关税政策的进展,并权衡采取何种应对策略。而国际媒体对于各国的反应也凸显不同的角度,比如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注重“反制”,而依赖于美国市场的中小型贸易伙伴则希望能够和美国谈判。
对华总税率逼近60%,符合特朗普竞选时期言论
特朗普在宣布“对等关税”的新闻发布会上举牌罗列即将被美国加征关税的国家,中国赫然居首。美国财长贝森特随后确认,加上之前的20%关税,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的关税已达54%。有分析指出,如果特朗普最终以中国购买委内瑞拉石油为由,再征收25%的额外关税,那么关税税率将升至79%。彭博经济研究的一项模拟分析显示,如果关税上升到如此高的水平,中美贸易将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特朗普在宣布“对等关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中国时表示,他非常尊重中国,但需要保护美国的利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54%的关税税率高于许多分析师的预期,接近他在竞选期间宣称要对中国征收的60%以上的关税,此举可能从根本上重塑这两个经济体相互依赖数十年的关系,让人重新关注中美经济脱钩的可能性。
《经济学人》智库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尼克·马罗(Nick Marro)认为,特朗普的举措可能会迫使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重新评估在中国维持运营的做法,尽管它们已经进入其他市场以分散供应链。但这一过程“将会十分艰难,”因为“中国深深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从成品到中间产品,甚至原材料采购”。并且,随着近年来企业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和国际公司纷纷转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但这些国家同样受到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严重冲击,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东南亚成为“对等关税”的重灾区
此次美国的“对等关税”对东南亚地区造成了最为严重的冲击。柬埔寨、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征收的关税税率分别高达49%、46%、36%和32%。不少分析指出,由于中国企业近年来将供应链转移至柬埔寨、越南等国,美国对这些国家加征高额关税的举措,意在遏制中企通过第三国绕开美国关税壁垒的做法。
不过,特朗普此举能否使越南等国直接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东南亚国家的舆论界有不同看法。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Stephen Olson)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指出,各国难以阻止美国无休止的关税加征,而这一局势对亚洲国家及本地区其他小型经济体带来的压力尤为严峻。
▲位于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
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指出,在46%的关税压力下,越南的纺织服装、鞋类、电子产品、家具及农业等核心产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这一关税措施还将扰乱全球供应链、金融市场,并对越南的经济增长构成挑战。因此,越南必须加快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布局,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越南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欧盟、日本、韩国及东盟成员国等市场的出口,同时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议,开拓新机遇。
新加坡等其他东南亚国家虽然仅被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但面临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经济与政治学教授普山·杜德(Pushan Dutt)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关税对新加坡的直接影响或许相对可控,但其带来的间接冲击和连锁反应更为严重。“首先,新加坡高度依赖贸易,贸易额相当于其经济产值的300%。如果全球贸易战全面升级,全球贸易萎缩将对新加坡造成沉重打击。其次,区域供应链错综复杂,而新加坡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都面临高额关税,这无疑将带来更大的干扰。”
税率处于中间值的“印日韩”或迎来贸易增长机会
在亚洲国家普遍受到美国“对等关税”冲击的情况下,印度的媒体和分析人士却展现的相对乐观。《印度时报》指出,印度可能与英国、日本和韩国一道,从美国“对等关税”中受益。这些国家在某些领域可能获得出口机会,因为美国买家会寻找受关税壁垒影响较小的供应商。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制药和纺织等领域,印度的出口前景看好,这与其“印度制造”战略相契合。随着印度逐步崛起为中国以外的制造业替代选择,且在贸易上相对独立,未深度绑定于欧盟等主要贸易集团,这些因素使印度成为全球贸易不确定时期的有吸引力供应方。然而,尽管印度可能在初期从贸易转移中受益,其仍面临全球贸易恶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印度总理莫迪2月13日访美时表示,其已经宣布削减对美国的关税,且美印设定了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翻一番(至5000亿美元)的目标。
日媒《日经新闻》中文网则指出,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日本需要采取四项对策。首先,要准备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筹码,日本财政部门已准备与美国就日元和美元展开谈判。其次,日本企业需加快通过IT和金融实现贸易服务化,而非依赖商品贸易。第三,日本需进行企业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最后,日本应继续充当亚洲自由贸易体系的旗手,避免美国保护主义波及新兴市场。
政坛动荡不安的韩国则表现出了更多的焦虑情绪。韩联社指出,美国对韩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25%)高于日本(24%)和欧洲(20%),使得韩国在对美出口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雪上加霜的是,该关税举措使得韩美自贸协定未能发挥预期效果,韩国可能不得不与美国重新签订新的贸易协议。
此外,还有媒体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可能会推动中日韩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中国媒体“玉渊谭天”近日表示,3月30日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的举行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三方同意要通过合作和对多边贸易机制的维护,以确定性来对冲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等行径给全球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
欧盟态度较为强硬,为与美国的关税战做好准备
对于欧盟来说,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无疑使其感到严重的挫败感。在特朗普正式宣布该措施前,欧盟贸易事务专员曾两次前往华盛顿与美国同行会面,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也一直表现出示好的姿态,但结果证明欧盟的一系列努力无济于事。冯德莱恩表态称,“我们正在准备进一步的反制措施,以便在谈判失败时保护我们的利益和业务。”
“欧洲新闻台”分析称,特朗普对欧盟商品的关税可能导致至少850亿欧元的出口损失,欧洲汽车和制药行业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德国、丹麦和中欧国家面临严重后果。“对等关税”可能提高欧盟经济衰退的风险,对欧洲已经疲软的工业势头造成沉重打击,并迫使欧洲央行考虑降息。
▲4月2日,冯德莱恩表示,欧洲已准备好对美国的“对等关税”作出回应。
英国《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则指出欧盟可以在哪些领域对美国实行报复措施。第一,鉴于美国对欧盟的服务贸易顺差为 1090 亿欧元(1170 亿美元),因此欧盟可以打击摩根大通、Facebook和Meta以及谷歌等美国银行和科技公司;第二,对波旁威士忌、农产品以及汽车等美国标志性商品继续征收关税;第三,欧盟最极端的选择是采用“反胁迫工具”。该措施赋予欧盟采取贸易和投资限制的自由裁量权。
英国则与欧盟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继续向美国示好以达成贸易协议。美英贸易中的一个痛点是英国的数字服务税,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一税收不公平地伤害了美国科技巨头。该税收措施对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服务和在线市场的收入征收2%的税。据悉,英国计划利用这一筹码作为递给美国的“胡萝卜”,以此来安抚特朗普。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研究人员克拉索多姆斯基和奥沙利文表示“这可能是一个妙招,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一直在不断变化......英国最终更有可能面临的情况是不得不在美国和欧盟之间选边站。”
美洲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小,俄罗斯未在名单之上
此次“对等关税”名单中,美洲国家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由于美墨加协议关税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受此轮关税的影响。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也仅被加征10%的基础税率。此外,由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古巴和朝鲜这四个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很少,都意外获得了“豁免权”。还有不少媒体指出,由于特朗普政府在解决俄乌冲突问题时需要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因此也使俄罗斯受到此轮关税的豁免。
“对等关税”令全球面临“经济大萧条”的风险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旨在彻底重塑全球贸易布局,开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时代。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究竟能否令全球资本都流向美国、重振美国制造业,舆论观点存在很多分歧。
《华尔街日报》指出,特朗普的“美国制造计划”雄心意味着,近年来大量流向低成本制造基地(如越南)及美国盟友(如韩国和日本)的投资热潮将迅速降温。企业正重新评估最佳的投资去向,以决定如何分配资金。
此外,有迹象表明,特朗普的策略正在产生效果。根据德国机械工程行业协会(VDMA)去年11月的一项调查,约一半的德国工程企业表示希望增加对美国的投资,这既是关税政策的结果,也与美国市场的规模有关。
但很多经济学家警告称,全球可能面临投资紧缩的风险,企业可能会因关税不确定性而暂停投资,直到贸易战的迷雾散去。美联储发布的商业投资意图指标显示,在关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整体经济中的企业支出计划正在被缩减。此外,美国制造业侧重于先进技术,没有现成的国内供应基础材料和组件,而这些材料和组件可以在海外更便宜地生产。美国制造商已经在为螺丝、螺母和螺栓的成本上升而挣扎,进一步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中设定的基准关税将于4月5日午夜后正式生效,而对特定贸易对象的更高税率则将在4月9日开始实施。届时,随着关税政策的全面展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逐渐清晰显现,市场和各国经济体将迎来更加剧烈的反应和调整。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