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助山西煤焦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5

期货市场助山西煤焦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山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素有“煤海”之称,其煤炭储量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每天约200万吨煤炭从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工业生产和民生需求提供动力。可以说,山西煤炭产业对全国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焦煤、焦炭等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让相关企业压力山大。如今,山西地区的一些煤焦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经营稳定性和竞争力。焦煤、焦炭期货上市10余年来功能有效发挥,在促进山西地区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注入了“期货动能”。

  ● 本报记者 马爽

  期货工具嵌入产业链风险管理各环节

  煤炭工业是我国基础性能源产业,而山西是我国煤炭、钢铁产业布局的重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主焦煤、焦炭产量分别为1.65亿吨、4.89亿吨,其中山西相关产量分别为1.04亿吨、0.92亿吨,占比分别约为63%、19%。山西煤炭产业不仅支撑了本省经济发展,还为全国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相关企业介绍,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支持焦煤、焦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特别是在山西等能源大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2024年,焦煤、焦炭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山西亚鑫能源集团是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也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焦煤、焦炭期货的交割厂库。该企业期货部负责人刘雅君介绍,焦炭是钢铁冶炼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占钢铁成本的30%,焦炭行业的稳定对钢铁市场至关重要。亚鑫能源多年来持续探索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实现了全面干熄焦生产,既减少了污染,又提升了焦炭产品的质量。相关焦炭产品符合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在现货与期货市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保障煤炭保供稳价、探索转型升级的同时,近年来,山西地区焦煤、焦炭产业链面临着价格波动风险的挑战。从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焦煤、焦炭等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波动频繁。2016年以来,双焦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两者在2021年均达到2300元/吨左右,之后几年也保持高位震荡。

  2024年,随着国内煤炭供应恢复,焦煤、焦炭的供应量有所增加,叠加下游需求减弱等影响,焦煤、焦炭价格开启下跌周期。“从2025年春节前后的表现看,焦煤、焦炭仍面临着价格下行的压力。”相关受访人士介绍,山西作为焦煤、焦炭主产区,“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对当地煤焦企业稳定经营造成显著冲击。

  中阳县智旭选煤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宋瑞平表示,原料或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不仅给微观的企业个体带来风险,并且随着风险的累积和传导,最终会对山西焦煤、焦炭产业链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几年,面对焦煤价格波动,我们主要通过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开展基差贸易等措施来规避风险。”宋瑞平向记者介绍,中阳智旭自2023年4月起开始尝试运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当年套保规模约为现货采购量的6%。在初步尝到期现结合的“甜头”以后,中阳智旭在2024年进一步加大了期现结合的力度,全年套保规模占现货采购量的20%。在2024年煤炭价格中枢下移、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中阳智旭根据现货采购订单情况,合理开展了焦煤套期保值,不仅弥补了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稳住了生产利润,也让企业更有底气地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保障了产品供应。

  刘雅君也提到,为应对价格波动等风险,公司除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外,还积极利用焦煤、焦炭期货套期保值、交割等方式进行风险对冲。

  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山西的一些焦煤、焦炭企业主动探索期现结合等业务模式,在做好自身风险管理的同时,也为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输出风险管理服务,为保障山西煤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历了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2020年来疫情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之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期货市场对于维护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性。”刘雅君说,这几年明显感受到,周边的一些煤炭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转变,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企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通过期货市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优化经营决策。

  某焦炭贸易企业业务负责人也表示,随着期现结合避险意识的提升,企业不再单纯地依赖买卖双方博弈的方式来获取利润,而是通过期现结合方式实现稳健经营,如今只靠大量存货赌单边的方式来博取利润的情况已经很少见。

  期货价格助力完善贸易定价机制

  除了为产业企业直接提供风险管理场所,期货市场还呈现了多期限的期货价格,反映出相关商品未来的供求变化趋势和市场预期。近年来,焦煤、焦炭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期现价格相关性保持在90%以上,期货价格较好地反映了山西等国内主产区现货价格,为山西煤炭现货贸易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价格参考。

  “传统焦煤贸易主要通过买卖双方协商出来的‘一口价’进行定价,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焦煤品种多,价格不能及时匹配市场行情,导致煤厂利润波动较大。再如,焦煤出厂价格流动性差,不能及时反映供需变化,价格大涨时,上游企业还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导致供应不稳定。”宋瑞平表示。

  为此,一些企业持续探索更加公开透明和有效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多年来,大商所围绕双焦等品种推出了“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工作,引导产业企业尝试探索基差贸易等定价模式,带动基差贸易在双焦产业链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价格风险的有效转移。据某贸易企业估算,目前国内每年约有10%的焦炭贸易采取基差点价方式进行定价。

  刘雅君认为,期货市场优化了定价方式,通过有效发挥价格发现的作用,引导和推动现货价格更加贴近市场预期和供需变化。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期货价格信号还能够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预期调整生产计划。当预期未来双焦价格上涨时,生产企业可以适当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供给;反之,则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出,降低远期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通过期货信号调节产业供需、引导资源配置,实现削峰填谷、保障供应,有利于有限的资源向需求更好、效益更优的环节流动。

  “去年5月前后,市场对下半年焦煤价格走势判断出现分歧。我们对焦煤期货近远月价格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盘面信息以及供需基本面情况,提前进行贸易计划部署,有效地避免了盲目囤货带来的风险。”上述贸易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期货价格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利用好期货市场发现的远期价格信息,对于调节企业生产经营节奏、研判市场形势和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都有很大帮助。

  交割库发挥“孵化效应”

  作为连接期现货市场的纽带,交割为两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目前,大商所在山西设有9家焦煤交割库、7家焦炭交割库,支持焦煤、焦炭龙头企业通过设立交割库等方式参与共建期货市场,为山西主产区企业“在家门口交割”提供便利。

  山西某焦煤交割厂库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置交割库、参与期货交割业务,对于促进山西焦煤、焦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强化示范引领,提升品牌价值。成为期货交割库表明企业具备较高的资质和信誉,有助于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信誉度。另一方面,防范价格风险,畅通产销链条。通过交割库协助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可以降低库存风险,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通过实物交割机制也进一步拓宽了远期采购或销售渠道。

  他还表示,交易所下大力气在山西地区设立焦煤、焦炭交割库,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可供交割资源、夯实交割基本盘,还能够引导更多山西省内煤焦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在促进优质炼焦煤资源实现保值增值、保供增供、稳价稳市以及构建山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山西煤炭产业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为切实服务好山西煤焦产业链发展,近年来,大商所将山西作为“一品一策”促进期货功能发挥、深耕细作提升产业参与度的重点区域,在焦煤、焦炭期货上采取了包括调整合约规则、丰富交割资源、提供龙头企业“一对一”培训、实施“企风计划”、建立产融基地等多项优化措施。

  合约规则方面,大商所先后将焦煤、焦炭期货交割标准品调整为山西主流产品,并合理设置升贴水,引导山西国产煤实现“优质优价”。“2021年,大商所调整焦煤合约规则,使期货价格更能反映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增强了国内大循环中山西省国产煤的保障作用,突出了山西省国产煤的定价影响力,也为山西地区煤焦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有效助力。”宋瑞平表示,调整后市场运行稳健,调整后的首个交割月,山西地区焦煤交割占比达70%,为山西地区煤焦企业在焦煤价格下跌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保值工具。

  交割机制方面,2024年6月,大商所在焦煤品种上实施集团化交割制度,支持相关集团库开展自报升贴水业务。同年12月,大商所在焦煤品种上引入品牌交割制度,随后发布了首批4个焦煤品牌,其中包括了山焦销售日照有限公司“山焦日照1号”等3个山西焦煤品牌,以支持山西焦煤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服务山西焦煤产业向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此外,近日大商所还下调了煤焦矿期货交割单位,调整后的焦煤、焦炭交割单位与交易单位保持一致,打消了企业在交割月要对焦煤、焦炭期货持仓进行“凑整”的顾虑,为相关企业参与交割进一步提供了便利。

  产业服务方面,大商所围绕“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工程”这一任务,依托期货学院、“企风计划”、产融基地、龙头企业“一对一”等服务品牌,面向煤焦钢企业推出多层次、广覆盖、精准化的产业服务,2024年在山西等地围绕煤焦矿品种开展140多场培训活动,支持山西亿林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为大商所产融基地,通过抓好龙头企业的“牛鼻子”、发挥“传帮带”作用,实现“大手拉小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期货市场。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工作。我省作为能源大省,充分利用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在2023年10月大商所山西产业服务基地揭牌活动上,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要发挥大商所山西产业服务基地的交流平台和市场培育功能,紧密围绕山西产业优势,做好能源商品期货品种研发、品种优化和业务创新,全力服务山西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

  在受访对象看来,焦煤期货上市10多年来,为山西焦煤、焦炭产业带来了积极变化。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未来山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也将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驱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山西煤焦产业将逐步向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局面迈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焦煤、焦炭期货市场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为产业提供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多重助力。

  “期货市场能够为山西焦煤、焦炭等能源产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刘雅君说,希望有更多山西地区的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影响力,推动建设更加有序、稳定、有活力、产融结合的煤焦区域市场,努力打造期现融合的区域性典范,为山西煤焦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